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艺术教育

宅男宅女:“男生把电脑当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影碟机”

编审: 来源:中国画家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7日 点击数:

健康危机:“慢病”上升的速度非常快

1985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现象。大浙网的调查也显示,接近80%的网友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如父母。医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曾指出,“高身材、低体质”已经成为对中国青少年的典型描述。

事实上,身体素质下降的又岂止是青少年?中国自1990以来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最近几次监测报告分别发表于2001年、2006年和2010年。发表于2010年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合格率比2005年略有提高,但在成年人的身体素质中,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平均数略低于2005年,更低于2000年,呈持续下降趋势。

 

国务院2007年发表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6亿人患有高血压(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6亿人高血脂、数千万人患糖尿病。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官员指出,这些“慢病”(包括膳食不合理和体重超重等非传染性疾病)上升的速度还非常快,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非常低。

宅男宅女:“男生把电脑当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影碟机”

国民体质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首要因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机器”取代: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上下楼有电梯,扫地有吸尘器,洗衣服有洗衣机,出门有私家车……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屏幕,成了人们24小时最亲密的“朋友”。网上流传一句话:“男生把电脑当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影碟机。”年轻人尤其如此。有调查显示,仅有6%的大学生坚持每天运动,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周几乎不运动或只运动1次,有58%的大学生常宅在寝室里玩电脑、上网追剧。网络在扩展眼界、提供娱乐的同时,也缩小了年轻人的活动半径,购物、办理各种事务统统都能在屏幕上解决,甚至吃饭都可以足不出户地上网叫外卖。“宅”,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们减少了被动或者主动的“锻炼”,摄入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分却大大增加了。传统的中国人基本上以素食为主,肉食只是配角;但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突飞猛进,肉食的产量大幅提升、价格大幅下降,加之西方餐饮文化的影响,“肉”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洋快餐+碳酸饮料+膨化食品,餐饮“垃圾化”。 

 

浙江大学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合作研究发现,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纬度,加州华人居民患大肠癌的几率比浙江居民高出3-5倍。华人移民到美国后,普遍进食高能量的食物,缺少食物纤维;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原先的步行、骑车改为乘电梯、坐汽车。这种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日积月累,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文化溯源:中国人自古就“懒得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进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几乎全盘西化了,运动观念的相应转变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欧美国家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他们崇尚冒险,崇拜英雄和健壮的体魄,这种“好动”的文化与他们偏好肉食的饮食习惯之间形成了均衡。在古代欧洲,贵族男孩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练习骑马、射箭、剑术等体育项目也同样重要,成年男子甚至要通过比武来向美人示爱。

美国华尔街举行一年一度的十项铁人赛,从22岁至62岁的华尔街精英们中的体育爱好者们悉数参加。众所周知,华尔街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忙碌的地方,绝大多数员工都有连续多日凌晨六点下班,回家洗个澡然后八点回单位的经历,甚至还爆出员工靠注射睾丸酮来维持旺盛精力的新闻。但即便如此,这些精英并没有放弃运动的习惯,而为了节约时间,华尔街多数大楼内都设置健身房。

 

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很“懒”。汉朝之后,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主张“克己复礼”、强调“过犹不及”、宣扬“中庸之为德也”。在儒家看来,人的感性生命过于放纵,只会带来犯上作乱的不良恶果。南宋时期,钱塘江一带曾经风靡一种别具特色的弄潮活动,发展成了一项不可多得的体育盛事。然而,在当时的儒者眼里,这些弄潮的运动健儿却被视为“无赖不惜性命之徒”,甚至有人专门撰写了《戒约弄潮文》予以规劝。最后,官方下命封杀了这项运动。

在这种反对冒险、规避竞争、倡导“温良恭俭让”的文化氛围里,竞技性体育活动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够开展的,往往只是一些无伤大雅而又缺乏对抗性的娱乐活动,其中最为典型的,要算是由射箭比赛演变而来的投壶活动——与射箭相比,投壶所需要的臂力要小很多,更能体现儒家的中庸思想。

基于这种文化传统,我们不难理解当今国人对体育运动的诸多怪异观点:“考试不考为什么要锻炼?”“上健身房是花钱找罪受。”“我身体很好,不用锻炼。”绝大多数国人都无视或无法感知运动本身能够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杭马”背后:谁来瓜分5万亿的大蛋糕?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体育是一种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通过肌体投入和实践,实现精神层面超越的重要活动。世界头号体育强国美国真正进入普遍性的体育生活化模式,是在二战之后,NBA等北美四大体育联盟就是在那股民间体育运动热中真正起步的。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仓廪实”,目前正在转入那个阶段,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的“广场舞”风潮便是这种转变的最佳注脚。

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人们压抑了千年的运动热情已被点燃。在本月举办的杭州马拉松赛上,组委会第一批推出的5000个参赛名额在2个半小时内就被“抢”完。组委会一共推出接近3万个参赛名额,但依旧一票难求。杭州的一些本地论坛和购物网站上开始出现“有偿转让杭马名额”的信息,转让价格在300~2000元之间。“花钱找罪受”,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远的不说,就说十年前,当时,杭州的一位知名跑友甚至和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厚着脸皮去“求”学生们报名参赛。

国人运动热情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中国体育产业2006年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人民,到2012年,这个数字增到了3135.9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6.32%。

今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

 

蓝图虽好,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我们暂时还没有足够多的运动健身场地。

国人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饮食结构不健康及身体锻炼缺失是重要原因。可喜的是,国人的健身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且仍在高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体育运动当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政府能兴建、盘活更多的全民运动健身场地和设施,迎合并进一步刺激民间的健身需求,把国人推入触底反弹、体质上升的通道。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