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独家专题

二十四节气丨春雷起蛰,桃花灼灼

编审:李延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6日 点击数:

惊蛰最早称为“启蛰”,《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后因汉景帝名“启”,为避讳改为“惊”。两个名称不同时期都曾用过。日本至今仍沿用“启蛰”。“惊蛰”二字,惊显动,蛰主静,堪称绝配。书家印人习惯久坐。久坐伤身,所谓“文静必然柔弱”,静极思动,时不时该活动一下筋骨。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懒得动很不好,浮躁了坐不住也不行,要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清 乾隆《御制宝月楼记》

乾隆因为特别喜欢赋诗写字,产量大,时时踌躇满志,很多“场合”少不了他。《御制宝月楼记》乃辛巳仲春(1761)时所作:“文有神会,落笔可以千言;兴有时来,待机不妨数岁。《宝月楼记》之作,迟速盖有如是。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与台皆胜国遗址。……,永谓悚匪乐悚,不可药摛词壁间,因识意之所存。”此作曾收入《敬胜斋法帖》第三册。因为是拓片,有了再次加工的过程,整体气韵上更为统一美观。

 

清 梁诗正《有鸟诗二十首》册页

雍乾时期的大臣梁诗正曾书《有鸟诗二十首》,此页可见:“有鸟有鸟云中鹤,万年枝上欣所托。劲羽梳风意态孤,清声韵月闇深壑。……迢迢天路翔寥廓”。作者宝亲王明显是模仿唐代大诗人元稹《有鸟二十章》而作。梁诗正是雍正八年科考探花,后多年跟随乾隆,深受宠幸。作为乾隆拽纸助力写字之人,享受了超级“笔杆子”的待遇。乾隆爱好诗词书画,每当作诗时,梁诗正就负责抄录整理。那些皇家收集来的名贵字画,盖上鉴赏印之后,卷首处基本上都有梁诗正的题跋,卷尾处往往有梁诗正的小楷题诗。梁诗正书法为标准的馆阁体,得到了“清朝最美行书”称号,从笔画和字形来判断,无一瑕疵病笔,笔笔到位,也可以看出是学集王《圣教序》的底子,但个性隐匿,程式化明显,由此可见当时的审美差异,和专业书家之间,几乎就是鸿沟。再者,学什么虽然关键,最主要在于个人取舍。“乙卯仲春”在1735年,时梁诗正39岁,功力初具,结合前后期作品来看,基本上看不出风格变迁之意。

 

南宋赵明诚题《欧阳修〈集古录〉跋》

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的书法,极其罕见。唯一传世的《题欧阳修<集古录>跋》记:“右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跋尾四。崇宁五年(1106)仲春重装。十五日德父题记,时在鸿胪直舍。后十年于归来堂再阅,实政和(甲)丙申(1116)六月晦。戊戌(1118)仲冬廿六夜再观。壬寅(1122)岁除日,于东莱郡宴堂重观旧题,不觉怅然,时年四十有三矣。”一件题跋,跨度超过十六年,反复展玩,可见赵明诚对于金石考据的痴迷。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自幼好之,终生不渝,曾有自述:“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作为一代大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李志趣相投,成为艺术史中不可多得佳偶眷侣

 

清 沈庆兰《农耕图》

惊蛰到来,意味着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尤其在古代中国,强调以农为本,“稼穑传承,耕读兴邦”。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沈庆兰《农耕图》乃是最好的写照,全册共计二十二开,细笔勾勒,清晰逼真,但缺少烟火味,没有特定的生活气息。这显然和宫廷画家的经历相关。最明显的一点,就连犁耙等农具,亦给人以精美细腻之感,画面中阡陌纵横,九曲蜿蜒,明显是从整个构图精美的需要出发,只能言其记事,称不上写实。但在画家笔下,得见中国人对于农业的重视,上至九五之尊,下及黎民百姓,感同身受。

 

清 王素《春雷起蛰图》

此扇面造型准确,神态逼真,用色清新,可窥宋元之趣,简淡素雅,蕴情含蓄,具有文秀之气,线条根根写出,顿挫自然,有节奏感,能以小取胜,咫尺间注重疏秀清灵的笔墨情趣和浅淡明快的色彩效果,意境深远。有资料记载王素《起蛰图》流传至东瀛,此件乃粤博所藏。由此来看,王氏所创作的,肯定不止一件,颇喜此类题材。

维扬一带,于书画而言,乃人杰地灵之所。常熟人杨念伯字柳谷,后以字行,尤擅摹古。善于画柳,设色参以西法,山水清超绝俗,倍觉生动。所绘扇面见证了清代人物画风的转变。整个清代,日渐由明末清初崇尚的 “冷逸高格”向清末民初流行的“雅俗共赏”转变,体现出人文精神不断变迁的时代要求,不断吸收各种时代文化因素,持续保持着绘画风格的创新成为鲜明特点,最主要的一点,文人画孤高自赏的趣味逐渐注重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关注世俗生活,在俗世中追求雅趣。尽管如此,始终注重以意写神,用画面意境展现“像主”的形象,并在独特的情境中勾描出符合人物特征与身份的意境。

 

五代黄筌 《写生珍禽图》(传)

黄筌作画,强调真实写生,重视形似与质感,多用淡墨细勾,重彩渲染,用笔极为精细,而后以色晕染,几乎不见墨迹,《写生珍禽图》是运用双勾填色法绘制而成。图中所画动物有二十余种,看似排列无序且无关,其实无序也是一种序列。此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臻于精美,花鸟画家已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刻画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栩栩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所描绘的物象精微、逼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

 

中国很多民俗都是根据节气的更迭而来,是人适应天地、阴阳变化的纪念仪式。比如春节的鞭炮,除了驱除年邪的作用,同时也是“惊蛰”的作用,“惊”的是身体中的阳气,使其发散。“惊”有提醒、提神的作用。生物学家考察发现,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身在城市,很多时候无法真切体验大自然时令的变化。中国地域广大,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和每个节气同步合拍。即便如此,仍然想念每一个节气。城市生活中,仍对节气保持一种敬意,乃是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