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回报期至少7年藏家变基民 艺术红利流向谁?

[日期:2008年06月12日]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郑洁 [字体: ]
 

    虽然拍卖场上的天价一个接一个地新鲜出炉,二三线艺术家作品价格也在不断飙升,火热的艺术品市场与老百姓的距离无异于火星到地球。但你有理由相信,艺术品投资不仅仅只是身家过亿的富人们的专属游戏,现在,艺术基金在国内的出现让价格贵得咋舌的艺术品也有可能成为替你“下金蛋的母鸡”。金融机构的基金产品也好,民间私募基金也罢,这种国内新生的投资方式在未来有着怎样的前景和隐忧;对散户和艺术市场又将产生哪些影响,都令人颇为关注。

    秘密运行的艺术品私募基金

    如果说国内目前的艺术品私募基金是以一种“地下钱庄”形式活动也许并不过分,因为很多以小团体、小基金形式进行的艺术投资都是比较低调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张思永说,他所知道的身边的私募基金都很隐性,操作不明显,操盘人都是在小圈子里进行,不很张扬。比如在外企公司、使馆、别墅区里做,据他所知,北京这样投资艺术品的形式是很多的。

    李晔,某外资制药企业的政府事务经理,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她对于国外艺术品投资模式很是了解,早在两年多以前,她就开始采用私募基金的形式小范围操作艺术家。她表示,这种小型私募基金同样有总监、顾问、财务结算等组成一个团队,都是几个艺术顾问、专业人士在操作。成员彼此之间有个协约,有时候是个人对公司的形式,有时候是小组织对公司的形式。张思永表示,在798,很多大的画廊也都在或多或少地参与着私募基金的运作,参与者都是行业里的人或艺术收藏家,因而看得较准,回报率很高。

    官方基金高调打出响炮

    与民间基金的低调不同,去年6月,民生银行高调推出了“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基金产品。该基金投资起限为50万元,投资期限为2年,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到18%。1号基金仅以一个工作日就完成募集作业,不久,民生银行又推出人民币2亿元的2号艺术基金,竟然只花了8个小时就完成追募。这两只基金其实只是拿出20%的比例投资“国际艺术共同基金”,其余80%还是用在股票等传统项目,但却都拜“艺术基金”名号所赐,让投资者马上联想到持续火热的艺术市场大有赚头,结果被抢购一空。不论业内人士对这两只基金作何评价,但民生银行的确打出了一记响炮。

    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方式与房地产等基金类似,一般基金经理人负责募集资金,同时聘请专门的艺术品专家指导投资。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组合的投资,以达到最终实现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资艺术品不像私人投资一样会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藏品的再出售价值。

    按照国际惯例,艺术品基金每年向投资者收取1.5%-5%之间的管理费用,或者再加上一定数额的申购费用(通常为0.25%或约定数额)当投资回报率超过约定水准时,另外收取一定比例的分红。而艺术品基金的获利途径,除了艺术品本身升值,还包括将藏品租借给博物馆展览或自行举办展览获得收益。封闭式的艺术基金在到期时出售所有藏品,将收益全部返还给投资者;开放式的艺术基金则还有按投资者意愿进行特定投资的服务。

    在众多投资板块中,大师作品无疑是包括Fine Art Fund在内的成熟基金更青睐的保值投资品。

  唐人画廊要用2亿基金托起美术馆

    唐人画廊总裁郑林介绍说,他们准备尝试用基金的运作所得来维持他们正想筹建的美术馆。

    “我们成立基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美术馆的运作费用,是为了打造一个国际顶级标准和学术高度的中国美术馆。”郑林说,从这个意义来说,运作基金盈利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美术馆以后也是非盈利的收藏机构。中国当代艺术这么火热,实在需要一个这样的美术馆,来媲美美国的古根海姆、英国的泰特、日本的森美术馆等一流美术馆。它们都是突破了“私营美术馆”的定位成为了代表国际水准的美术馆。

    由于目前中国美术馆的生存成问题,要么依赖财政拨款,有些干脆靠出租场地维持,整体运作受到很大制约。郑林说,他们募集的基金初步规模是2亿元人民币,这不是简单地“每年2000万元用在美术馆,几年就花光”的概念,他们要建的是一个长期的永久的美术馆,所以他们吸纳的就是那些对当代艺术有很大兴趣的,并同意每年拿钱维持美术馆的人。他们考虑做成基金会的形式,而且此项基金以后会做一些理财,但怎么投资还尚待运作。 

  中国艺术市场需私募基金添火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靠人掌眼、合资购买某件“宝贝”的私募形式一直就没断过,现在国家政策对私募基金是开放的态度,那么在国内同行眼里呢,艺术市场究竟需不需要私募基金来添把火?

    观音堂都美画廊老板赵庆伟一语概之——“很需要”。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百姓、弱势群体存在融资困难问题,过去靠抵押担保,完全没有靠个人信用这一概念,国家一般都不给贷款。民间确实存在着好些有思想有能力就是没资金的人。过去一些人在亲朋好友的圈子里募集,规模比较小,可能发生了国家也不太管。但如果跨省融资,性质就大了,国家就会干涉。就艺术圈子,过去古玩商一般采取随时合股,针对某一阶段项目进行合资,俗称“加傍”,基本都是短期的操作。

    现任APT亚洲执行长的杨心一认为,当下艺术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尤其当代艺术板块,怎么买到价格合适的好作品,基金里的专家就起了“掌眼”的作用。私募基金在国内艺术市场非常必需,私募基金的特性应该是不能使用公众传媒向社会募集钱款,还有就是定向募集,就是有专业门槛,一般找圈子里比较懂的、熟的一起合作;另外就是阶段性,一段时间买一样或者一个门类的东西。

    其实私募基金在西方一向是有钱人的一种投资方式,但因为艺术品投资可能不像股票那么获利快,所以传播得没有那么广。公募基金的好处是非常大的资金量,但一旦操作起来则比较复杂,因为艺术品投资非常特殊,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和愿意参股,所以私募基金在艺术投资上操作起来比公募容易。

    欲借私募基金洗牌当代艺术市场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正在筹划一个艺术基金,3年前,美国一个银行老板找到他要他出面组织一个当代艺术品投资基金,但考虑到全职来做要辞掉馆长职务,离开学术工作,所以合作未能达成。沈其斌表示,当时如果能有一个更好的合作方式,这个当代艺术投资基金今天可能已经非常出色。

    现在提起3年前的这段经历,沈其斌不免流露出些许遗憾。他坦言,3年前,他甚至可以闭着眼睛知道基金的成功点在哪,就像2007年炒股票比较容易选股一样,而到了今年,当代艺术基金投资风险性相对要大得多了。而且艺术馆要做就必须与金融机构、第三方协作才能完成,艺术品基金的管理在国内还没有好的制度和流程,机制的保障都很缺乏,需要时间的摸索。再加上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速度比预想要快很多,给艺术基金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他表示,证大艺术馆旗下的文化艺术品投资公司接下来将发行各种方式的艺术私募基金,封闭期会有3年、5年、7年的不同。谈及基金上市时间,他说,每个基金发行必须需要做严格系统的设计,尤其在现在市场情况下,希望有充分准备后才启动,否则一味抢先可能会第一个死。

    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私募基金肯定要介入中国的艺术市场,因为单靠个人收藏家和画廊的力量要再次拉动市场能量是不够了,必须要更大的资本卷进来,整个的当代艺术市场才能继续往前推动。说起基金将如何选择艺术家,他放言要制造新的价值评判系统,总的基调会重新洗牌,寻找中国人也喜欢的当代艺术作品。

  私募基金曾引领艺术市场潮流

    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针对艺术市场投资的私募基金近几年也很火热,光印度这三年来就成立了三四个私募艺术基金,新加坡的基金也不断涌现。杨心一和他的朋友也看准这个市场,在积极筹备一个公司运作一项针对亚洲当代艺术的私募基金。对于该基金的投资者身份等情况,杨心一表示每个基金运作的方式不同,这些都属商业机密。总之,该基金不是所有钱都投资艺术品,但艺术投资将以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为主,他们不会简单地买卖艺术品,更期望用另外一种方式跟艺术家成为长期伙伴,有点类似现在APT的模式。至于基金的规模大小,杨心一打了个比方,新加坡最近募集一个艺术基金,1000万美元,“这是艺术基金比较一般和比较好的SIZE,我们差不多类似”。

    据杨心一透露,中国台湾重要的收藏投资机构“寒舍”,以前是专做国际古董的玩家,其经理王定乾等人近两年转成当代,开一家寒舍画廊。近期他们总共募集了1亿元人民币,将打造一只中国当代艺术的封闭型基金。

    杨心一说,其实私募艺术基金的方式在国际上早已证明了其成功。英国著名的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的股东都不晓得该做些什么投资,当初只懂买国债,后来有一个苏富比公司前任高层人士加入,建议从1974年开始拿出约占基金总额3%(约1亿美元)的资金尝试投资艺术品,他们每次都只买每场拍卖会最贵最好的一件,25年后,也就是1999年他们将购买的艺术品全部售出,获得近3亿美元的收入。养老退休基金当初带动了世界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大部分东西是他们买走的。英国著名的Fine Art Fund,是最近五年成立的新基金,也有三四千万美元的规模。

    艺术基金回报期至少7年

    尽管国内市场上出现了或明或暗的各种艺术基金,但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艺术基金与表面火爆的艺术市场一样,存在很多隐患和瓶颈。沈其斌就表示,与古董不同,当代艺术是近在眼前的事情,选取标准不同上下就产生极大的浮动,玩当代艺术的风险太大了,他看到身边的至少60%到70%的人投资都有问题,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当代艺术。

    他说:“从资本运作角度看,国内的艺术基金还很不成熟,真正要操作起来问题很多。规范的私募基金一般需要有第三方托管,通过银行或者信托来做,第三方担保实现起来就不容易。民生银行这一炮虽然放出来了,但是现在还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对当代艺术的拉升、推动还不明显。”

    “民生银行2年期的这种基金我是不敢做的,很不靠谱,正说明操作者不懂艺术市场。因为在国外的话基金封闭期最少要7年,一般的封闭基金回报期在7至10年,甚至更长。事实上,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比较合理的时间是10年,假如有更好的周期的话是10至20年,那就更为有利,因为10年、20年基本上是新一轮的艺术潮流的更替、变换,差不多比较成熟了。因为在封闭过程中,艺术品也会不断调仓换仓,对于基金操作时间会比较充裕,而2年的封闭期只有在国内听到。我不知道基金经理们如何在2年内让一个艺术基金完成盈利目标。”他的担心不无道理,艺术品市场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市场,作为一种非标准化产品,艺术品缺乏权威的估价,价值波动大,风险很难把握;其次,基金产品需要定时公示收益率,但艺术品流通性比较差,变现存在困难,所以很难判断基金的升值情况;另外,还存在艺术品保管等问题,专业性过强。

    艺术圈:杜绝老鼠仓要靠法律

    日前,国内首个私募基金行业自律公约面世。尽管该《私募证券基金同业公约(征求意见稿)》目前只针对深圳金融顾问协会的会员,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公约对其他私募基金也起到了示范作用。它设置了目前私募基金的几个门槛,比如接受委托资金最低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并且不允许由多人拼凑成这最低额度,一旦发现应该退还委托资金;第二,呼唤行业自律,提出杜绝“老鼠仓”。

    不少艺术界人士也关注了这一深圳的条款,赵庆伟说,私募基金也要分性质,如果是公司行为,起码有公司财务实力和在工商局监管的力度保证,基金会也有国家监管,但个人私募不用注册就非常难管理了,如果私募基金一人只出10块钱,但10万人参与,而且通常只是关于“回报率”的简单的口头承诺,就比较像集资了。从这点看,“100万元人民币的门槛”很值得借鉴。

    一些人士认为“仅靠自律是难以杜绝老鼠仓的,希望管理层能够把私募纳入系统监管”。杨心一说,不管怎样,目前内地已经有各式的私募基金存在,在法令规范和操作的专业性上都应该再上一步。在对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三个市场考核过后,杨心一他们还是决定在新加坡募集基金,并受新加坡法令管制。他们觉得内地的基金管理法令太具有弹性,监管程序不够严密。

    杨心一说,在西方艺术私募基金的组成大概有三四方,一方是策展人、艺术史学者,负责“掌眼”;第二是管理基金的人,西方的基金都要领执照。第三是要托管在某个银行的,并且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同时同意才能动用这笔钱。还有要“管仓库”的,买的东西放哪里,怎么保存。另外,周边的审计、法律单位会定时审查。

    双年展基金带动韩国艺术发展

    不管专家们对今后的艺术市场走势看法如何,艺术基金无疑将成为今后市场发展的助推器。它一方面有利于盘整现有的散资、带入新的资金,另一方面其专业化的运作也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因此也有利于催生新的艺术资源。著名策展人费大为为记者讲述了一段韩国光州双年展及其基金会的故事,其基金会一大部分资金来源就是企业。

    地处韩国西南部的光州在历史上一直享有“艺乡”的美名,光州人由此想到了借助艺术“双年展”拉动经济发展。2000年,光州的各个大小企业财团纷纷慷慨解囊,使第一届双年展在很短的时间内神速地筹集到了巨额的基金。此后每年的利息就够做一个双年展了。基金有40%来自光州市政府,40%来自光州的企业,20%来自国家。总预算大约100亿韩元左右,并保持每届均稍有提高。另外,由于每次双年展的观众达到100万人左右,展览的门票收入也已经可以基本上偿还展览筹备时所花费的资金。

    此外,光州双年展提供了一至两名韩国策划人与西方著名策划人一起策划展览的机会,给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人才的韩国迅速补充了“炮弹”,同时极大地促进了韩国艺术家的成长。

    国际上成功的艺术品基金

    成熟的市场及艺术品投资的传统,令欧洲国家成为艺术品基金成功的沃土。

    现代艺术基金的雏形,要上溯到1904年,法国巴黎的一群人成立的“La Peau del’ours”,中文可译为“熊皮俱乐部”。他们集资开始建立的“Droit de suite”(继续权)大概是最早的一个为视觉艺术家争取知识产权的组织。其主要内容是艺术家有权在第一次销售作品后,仍有权在今后的交易中提取3%-5%的版权费,或者1%交给过世艺术家的基金会。俱乐部经由众人表决后购买画作,其中也包括了当时尚未成名的毕加索等人的作品,10年后盘点得失,回报率超过了400%。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应该算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的建议下,为了避开通货膨胀,它在1974年拿出约占基金总额3%(约1亿美元)的资金,购买了2500幅画作,并陆续卖出,直到25年后,也就是1999年全部售出,获得近3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案例披露时,恰逢艺术品市场又一轮新的上涨热潮,所以立刻引起了关注,并且带动了大批基金转型专攻艺术品投资。

    来自英国的Fine Art Fund,被公认为目前最活跃的基金,发起人之一Phillip Hoffman原是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的财务总监,基金雇佣了多位艺术经纪人在全球购买潜力艺术品,并引入专业的投资手法,比如按照3∶3∶2∶2的比例购买印象派作品、大师级作品、现代艺术品以及当代艺术作品,规避风险的同时确保不错过各个领域的热点。2004年开始运作,2006年底获利超过59%。(李瀛 郑洁)

    国内艺术显金融趋势 十年艺术投资回报率超股票 

    今年5月,长江商学院举办的一场在中国艺术界和金融界同样轰动的论坛《2008长江艺术品收藏和投资论坛》,参会的国际“梅·摩艺术品指数”创立人,给国内艺术界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报告:在过去10年里,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超过了股票!一时使得艺术品能否具备金融价值,进行金融运作成了国内热议的话题。

    梅摩指数显示十年回报率超股票

    此项指数是美国两位大学教授——纽约大学史敦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梅建平、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摩西教授所创立的“梅·摩艺术品指数”最近发布的。“梅·摩艺术品指数”做了一系列案例分析和功能总结,根据全球财富人群的资产额度和不同比例的渗透率来计算了全球艺术市场的资本蓄积量,也根据财富支付比例的假设来计算了市场可以承受的艺术品价位区间。比如假设有1000个亿万富翁,如果他们的平均投资净值是30亿美元,其中15%的资金被投入艺术市场的话,那么就会有1000件价值4.5亿美元的艺术品具有收藏需求。这个数字毫无疑问让从业者振奋莫名。基于以上的假设,在一次拍卖中一件作品的价格轻易突破5000万美元也就不是什么特别令人惊讶的事情。

    从2005年中期至2006年中期,梅摩指数(Mei Moses)的一年期回报率超过22%,涨幅在历史上仅次于1999年和1987-1990年的艺术品泡沫时期,明显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8.3%的增长。这是艺术品第一次在最近五年的年回报率(11.3%)和最近十年的年回报率(8.5%)方面超过股票(分别为2.5%和8.3%)。从艺术品和股票不同持有期的年复合回报率分析,过去25年,股票超过艺术品;但是,从1961年至今,二者相差无几。不过,从更长的持有期看,艺术品的风险仍然大于股票。

  梅摩指数显示艺术潮流和风险率

    梅建平说,如果把1960年以后才有第一次销售价格的观测作为考察对象,梅摩指数有足够的半年数据可以建立半年艺术品指数。这些数据主要属于四个收藏类别:战后和当代作品,印象派和现代派,古典画派及19世纪作品,以及1950年以前的美国画派。他们在对2006四个类别的艺术品进行年度收益估计时,分析结果令人吃惊:战后和当代作品的2006年度收益率超过55%,印象派和现代派的2006年度收益率超过12%,相反,美国画派和古典画派的收益率只会小幅增长和小幅下跌,这个分析后来得到验证,即战后和当代作品会受到追捧。

    而且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短期持有艺术品的回报率波动性明显大于长期持有,而且,较长的持有期可以降低风险而不会影响回报。

    国内已具备投资艺术品基础

    同时参加长江论坛的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赵力,近几年也一直在做艺术品投资的市场研究,从他自己总结的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曲线表看,整个曲线的发展是向上的。而且他总结了一些极限回报率数据,全球股市从1920年到现在,平均回报率为13.4%,最高是在1950年-1959年,平均回报率20.8%;房地产按美国的指数,平均回报率是6.5%,最高是14.4%。而艺术品是多少?按年算的话,极限回报率达到897%,平均年回报144%。

    赵力说,目前中国的艺术投资环境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作为一个可靠的投资,它有巨大的回报和高速的增长。艺术品还有股票不具备的好处,比如可以用来抵押贷款,在短期借款方面这在西方经常使用,在美国买艺术品要上一定的保险,上了保险就可以进行抵押了。

    在风险上,虽然艺术品投资和股票、房地产一样,都受限于国家经济大环境,但从根本上,艺术品买卖更能由买家自己掌握,而股票完全不是个人能掌控的。虽然艺术品也存在人为炒作等风险因素,但这种人为因素同样可以人的知识水平来化解,通过专家和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来掌控。

    “按照国际的历史经验,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收藏趋向。”赵力解释道,当人均GDP达到5000至8000美元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期;而当这个数值达到1万美元及以上的时候,就会出现系统的收藏行为,会出现不少收藏家。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是这样的轨迹。从目前中国看,收藏确实热起来了,一些大城市已经远远超过3000美元的水平,像深圳已经超过8000美元。富豪级的人物和家庭涌现了一大批,为了投资的收藏也就能跟着起来了。

    投资艺术品还得慢慢来

    赵力认为,投资艺术品规模的扩展、大量钱的涌入,给藏市带来一些金融杠杆的作用,艺术品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大大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性也跟着来了。

    除了宏观经济的影响,投资对买家在买进时机、所买的艺术品判断上都形成了考验。赵力建议买家具备了“财力”、“眼力”、“魄力”后再进入市场。去画廊看画、看艺术博览会、进拍卖行看拍卖都可以积累知识,而且要借助学术界通过网站、出版物透露的艺术家信息来判断他的分量和水平,应选择已有拍卖价格的艺术品,选择有一定市场流通率的艺术家作品,更专业些的要求就是,要了解艺术品的价格、体系,主要要了解画廊的零售价钱和拍卖会的各个竞拍价,当我们了解价钱以后,我们才能了解所有投资的方向,而不是说听人家说这个价格是怎么样的。

    一句话,尽管艺术品投资很火爆,但个人要进入,还要慢慢来。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