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一把紫砂壶 几多辛酸事

[日期:2010年07月05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程行欢 [字体: ]
 

    自救

    自备检测报告

    应对买家质疑    

    像王姨这样的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占丁蜀镇的绝大多数。“整个丁蜀镇一共有12000多家紫砂壶工作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工作室大量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如果平均每个作坊以3个人计算,制壶艺人大约有4万人,“再加上炼泥、煅烧、运输、包装等上下游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有8万-10万人。”作为丁蜀镇的支柱产业,紫砂壶的销售额大约在20亿元左右。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主要由艺人传承,比如紫砂村,整个村几百户人家都从事这一行业。“由于紫砂壶是个性化产品,决定了这个产业以大量的工作室的形式运转,而不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紫砂门”事件首先冲击的是这一农业色彩非常鲜明的生产模式。

    与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相比,工业文明的成果如同双刃剑。比如在温度调控上,以前的烧窑无法控制温度,现在则可以用电脑加以控制;有些制作工艺中如今会加入微量氧化物,在可控范围内对外观色泽进行改变,这在传统手法中是无法做到的。然而,一旦这些现代工业手段缺乏监管,很容易出现假冒仿制的“化工壶”,出现仿冒证书,真正“根正苗红”的紫砂壶以及整个行业受到冲击就不可避免。

    在感慨生意难做的同时,一些手里真正有好货的商家已经行动起来“自救”。在当地,记者见到有经销商主动索取检测报告,店主拿出一份刚刚从国家轻工业陶瓷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测宜兴站取得的检测报告递给对方,以供消费者在购买时查看。

    “没办法,做一个检测要好几百元,要自己掏钱,但是不检测又不行。”店主告诉记者,这份报告最大的作用就是放在店里可以“稳定人心”,“这样我才有证据、有底气说我这个东西没有毒。”他还透露,现在家家户户都去检测,但结果不会很快出来。在报告的首页右上角,记者看是6月2日送检,6月7日出的结果。

    这一情况记者也从江苏省陶瓷研究院的质检中心得到了确认,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忙不过来,一份报告要一周左右才能出炉”,检测费用为150元。

    在靠近中国陶都陶艺城的一家店里,店主特意把宜兴日报刚刚刊登的一则整版报道《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宜兴紫砂》摆在了显著的位置,这是人民网与宜兴网共同邀请5位陶瓷材料研究与检测专家针对紫砂的一些解读。只要有人咨询,她就拿给客人看看。这位店主觉得:“受到最大冲击的应该是做假壶的,真正爱壶懂壶的消费者,本来就不会买假壶。”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