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上官婉儿身为一代才女

墓志却未载诗文建树

[日期:2013年09月23日] 来源:华商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上官婉儿墓的发掘,引起了社会轰动。这位生活在1300多年前武则天时期的“巾帼宰相”,美貌与智慧兼备,生前显赫却又不得善终,充满了传奇色彩。当其最后栖身之地呈现于今人面前时,留下的依然是诸多待解的谜团。

  近日,记者专访上官婉儿墓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还原上官婉儿墓考古发掘的始末,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一一回应。

  释疑1:官方毁墓 墓志何以幸免?

  华商报:在发掘时,有没有想过墓主会是传奇人物?

  李明:通过勘探,我们知道这是一座有五个天井的唐墓,级别还很高。但起初没有想过墓主人是谁。现在被盗的古墓太多,很多墓勘探时级别很高,但发掘后发现被盗严重,出土文物很少,如果没有文字出现,根本不会知道是谁的墓。

  华商报:自古以来,盗墓行为很多,为何推测该墓为“官方毁墓”?

  李明:一般的盗墓行为都是很隐秘的。盗墓贼通过盗洞进入墓内,盗洞一般都很小,只有五六十厘米直径的圆洞或者方形盗洞。而该墓是在第四、第五个天井和第五过洞采用大开挖的方式,直接进入墓室,可见当时是不需要避人耳目的。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官方所为。而且是下葬不久即遭破坏的。

  华商报:官方为什么会在建好不久进行破坏呢?

  李明:估计是政治原因。在古代,也有不少因为政治原因,在死后家族犯错,而受到株连的。

  华商报:为何墓志得以幸免保存下来?

  李明:官方破坏主要是破坏棺椁和墓中的人。比如有的将尸体和棺椁从墓中挖出来,进行毁坏。相对于棺椁,墓志的意义就小很多,当时可能也就没有去破坏。

  释疑2:身为帝妃为何未陪葬在皇帝身旁?

  华商报:不少人认为该墓一点也不豪华,是不是因为政变而受到了贬葬?会不会是衣冠冢?有没有可能是迁葬到这里的?

  李明:上官婉儿是正二品,墓葬形制与其身份相符,不存在贬葬之说。在目前发现的唐墓中,太子、公主和功劳特别高的人的墓中,才有六七个天井,一般官员只有3个天井。5个天井算级别很高的大墓了。她是被杀之人,不太可能会用衣冠冢。根据对现场研究得出的信息,上官婉儿应该是死后就安葬在这个地方,迁葬的可能性也不大。华商报:古代男女墓葬还是有所区别的,上官婉儿墓里有没有体现女性方面的特征?

  李明:该墓葬与同时期男性官员墓葬基本一致,由于墓室被毁严重,没有发现比如化妆盒之类的女性用品,所以也就看不出墓主人是女性的特征。

  华商报:根据上官婉儿墓的位置,它距离唐中宗的定陵和武则天之墓均很远,不可能算是任何一座帝陵的陪葬墓,上官婉儿为何没有陪葬定陵或者武则天的乾陵?

  李明:从墓葬来看,上官婉儿墓与以上两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关系,在唐代,并不是所有的嫔妃甚至是皇后死后都有资格给皇帝陪葬,因此昭容没有陪葬都很正常。

  释疑3:墓志到底记载了什么?

  华商报:史书记载,上官婉儿死于710年六月的宫廷政变,这和墓志记载一致吗?

  李明:一致。当时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发起一场宫廷政变。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被杀。

  华商报:墓葬会是谁修建的呢?上官婉儿自己还是唐王朝?

  李明:都有可能。在古代,有生前给自己修建墓的,也有死后修建的。上官婉儿没有子女,家人也早已不在,根据墓志内容来看,应该是官方为之撰写,所以官方建墓的可能性更大。

  华商报:你的QQ签名写着“让大家失望了,墓志没有记载什么爆炸性信息”,是这样吗?

  李明:上官婉儿的墓志也是分为序和铭,序主要是介绍其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对上官婉儿多溢美之词,持肯定态度。对于一些历史事实内容涉及较少,没有太多信息,仅凭墓志也解不开多少大家期待的谜团。

  华商报:在旧唐书中,记有“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在墓志中有没有描写她与武三思的关系?作为一代才女,墓志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表述?

  李明:志文中并未提及与上官婉儿生前关系“纠葛”的武三思,甚至也没有提及她在诗文方面的建树。

  华商报:为何迟迟不肯公布墓志内容呢?

  李明:考古本来就是十分严谨的课题,但现在社会往往将其娱乐化,更关注一些八卦信息。上官婉儿的墓志出土后,我们也要做研究,请专家对墓志进行研讨,以免出现纰漏,而这短期内也不会完成。等到研究清楚了,再向社会公布。

  身世浮沉雨打萍

  史书中的上官婉儿

  ■本报记者陈琳

  上官婉儿,名门之后,从一个可任人买卖的官奴婢,一步步走到唐代政治权力核心。

  在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文玉看来,上官婉儿的传奇命运,和唐朝特殊的宫廷制度和政治背景密不可分。她的一生好像一叶浮萍,在纵横捭阖的权力斗争中不断挣扎,所有的力量,似乎都来自生存的本能和对权力的迷恋。

  出身名门 襁褓中被贬官奴

  公元664年(唐麟德元年)10月,长安城里秋风凛冽,一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上官仪被唐高宗密召觐见。此时的高宗李治已患眼疾,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权势膨胀,甚至在一些重大决策时制约高宗。

  李治密召上官仪,谈及废后。上官仪直言,“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起草诏敕落到了上官仪身上。可武则天在皇帝身边布置了很多眼线,她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愤然找到李治。看着这个强势的女人,高宗退缩了,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武后于是指使心腹许敬宗,诬奏上官仪与被废太子李忠谋逆,将上官仪投入大牢赐死,其子上官庭芝也牵连致死,上官庭芝的妻子郑氏带着仍在襁褓中的女儿被发配宫中掖庭,成为官奴婢。

  话说郑氏怀胎十月时,“梦人与秤曰,‘持此秤量天下文士。’”(《嘉话录》)。梦里有人告诉她,你的孩子以后能称量天下文士。郑氏以为会是个男孩,不想生下女孩,郑氏对她说,难道你能称量天下,这婴儿竟口中呕呕,如应曰是。

  史书记载的这个女婴,正是上官婉儿。

  掖庭成长宫教博士授予才学

  在唐代,官奴婢是贱人阶层,像财产一样,可以被赠送、买卖,甚至随意处死。被发配到掖庭局(主要掌握后宫簿籍)的官奴婢们,每天都要辛苦劳作,缝补、洗衣服、纺织、刺绣,还有随时被安排做一些粗活。上官婉儿才华出众,史书并没有记载她是如何成长的,但是唐代有一项不同历朝的制度,杜文玉推测,或许是这项制度,给了上官婉儿拥有学识的机会。

  唐制对宫人,包括对官奴婢,都有教育制度。掖庭局有种官职叫“宫教博士”,是学识渊博的宫中老师。官奴婢中相貌好、条件不错、聪明伶俐的女子,就会挑选出来教育之,“授予众艺”。

  史书对郑氏其人并无介绍,想必也非乡野妇女,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抚育下安然成长,并在掖庭局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掖庭局位于太极宫内的西侧,太极宫是当时唐皇权的中心,大体位于今新城广场一带,其正门在今西安莲湖公园的南墙。掖庭紧邻皇权的中心。

  史载,婉儿“辩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武则天看上官婉儿聪慧可人、文笔精通,而且明晰行政事务。于是将她从官奴婢提拔到掌管宫中诏命的女官,当了自己的“女秘书”。

  女官特例 百司表奏多参决

  上官婉儿并非唐代唯一的女官,但却是女官中的特例。杜文玉说,唐朝女官制度自隋朝延续而来,按规矩,宫中女官都是为宫廷生活服务,不得参与政事讨论。然而,武则天十分信任上官婉儿,“自圣历(注:698年)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能参与政事,接触政治核心,得益于唐朝制度的开放和皇权的转移。

  武则天不怕上官婉儿复仇吗?杜文玉推测,因家庭剧变发生后,婉儿仍处襁褓,郑氏为保其康健,没告诉婉儿复仇一事,又或者上官婉儿如不委曲求全,难保性命。而武则天明知其是上官仪的孙女,却爱惜她的才华,可见其胸怀。

  彼时,上官婉儿手握的权力相当于宰相,意见可直陈武则天。但在皇帝身边,稍有不慎就是生杀大事。《新唐书》载,婉儿“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古代的一种肉刑)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可见武则天对其才华的珍惜。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

  上官婉儿在这场政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杜文玉认为,不知其墓志中是否记载,需待墓志公开后才可知晓。

  文采超群 能称量天下文士

  中宗李显在公元683年父亲唐高宗去世后,曾一度称帝,但只当了2个月,便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22年后,李显重登帝位,他做了一个决定,将年近40岁的上官婉儿纳为嫔妃,后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受到更加重用。

  上官婉儿钟情诗文,她的才华在中宗时期显露无疑。杜文玉说,婉儿曾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作词,并设立由才子组成的修文馆,使宫廷大盛诗文之风。

  宫中每每宴饮,上官婉儿都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写诗,且每篇都各有特色,而且她还常为赛诗会当评委。野史曾记载婉儿判诗,最有名的要数709年(景龙三年),当时争夺一、二名的是以五言诗齐名的宋之问和沈佺期。这二人一直难分伯仲,婉儿看过诗文后,认为宋之问的诗最好,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这一评价令众人信服。

  婉儿判诗,也应了说她能“称量天下文士”的传说。晚唐文学家吕温曾写:“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但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虽才华横溢,但她生活在宫廷,缺乏对民间生活的了解,她的诗歌相较其祖父,缺乏生命力。

  政治钩沉在太子政变后谋自救

  史书载,中宗复位不久,上官婉儿勾结武三思,拉拢韦后,先是使武三思重登宰相之位,武三思掌权后,为排除异己,残酷地将大臣敬晖等许多人杀害。

  《新唐史》记载了上官婉儿复杂的私生活,她是唐中宗的嫔妃,也是武三思的情人,而且在宫外有豪宅,结识各色人等,做买官卖官等政治交易。

  对于朝野的不满,上官婉儿并没有察觉。然而有件大事教训了她。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不满武家擅权,起兵诛杀武三思及亲党十余人,并派人到宫里寻找上官婉儿,意欲杀之。

  上官婉儿闻讯急忙报告唐中宗和韦皇后,韦后和中宗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依婉儿计策向门下的叛军劝降。叛乱的羽林军当场倒戈,李重俊终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意识到,该为自己谋条后路了。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韦皇后毒杀,上官婉儿感到韦后气数将尽,联络太平公主,连夜起草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帝。是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韦氏一党尽数被杀。上官婉儿为自保,手持蜡烛率宫人迎接搜捕她的御林军,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官员刘幽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一边。

  刘幽求向李隆基报告后,李还是下令将上官婉儿斩杀。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死时年仅46岁左右。

  减税于民一份诏书挽回身后名

  上官婉儿死后,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赐其谥号“惠文”,复封为昭容,这意味着给婉儿正名。杜文玉认为,这是她生前起草的那份诏书发挥了作用。

  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也后悔当年的决定,专门叫人搜集上官婉儿的诗文,为她编纂了20卷的《上官昭容集》。

  回望上官婉儿的一生,杜文玉的评价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女政治家。”他不愿对其政治家的评价加上褒义词,因为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等人勾结,迫害了多位唐朝大臣。以至于今天,人们发现她的墓早已被大范围破坏,这更可能是上官婉儿生前的政治仇人进行的报复行为。

  但她的确善于处理政事,《资治通鉴》保留了一条上官婉儿关于服兵役的政治方案,韦后毒杀中宗后,想临朝称制,要收买人心,上官婉儿向她建议,把成丁的年龄从20岁到60岁,改为23岁到49岁。古代以成年男丁承担赋税徭役,将成丁的年龄范围缩小,意味着老百姓的负担也会减轻不少。这一政策还曾付诸施行。

  在大唐帝国的瞬息万变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中,即便已经手握相权的上官婉儿,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围绕在她身上的许许多多谜团,还有待日后去揭开。

注: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家站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家站的价值判断!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