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艺术家网 >> 文化新闻 >> 展览现场

澜沧江畔飞来的百灵

编审:李延 来源:中国艺术家网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 点击数:

中国艺术家网天津讯(文/杨波)“加勒万河从喀拉昆仑山流过,奔腾的河水激起浪花朵朵,高高跃起的那一朵就是你,你为祖国站岗,为人民巡逻……”前几日,天津歌舞剧院藏族歌唱家色朵卓玛刚刚录制完成了这首新歌《戍边在雪域高原》,用藏歌的传统唱法,赞美现代戍边军人舍弃个人幸福,保家卫国,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

 

色朵卓玛,一位来自云南大理的藏族姑娘,一朵盛开在海河之滨的格桑花。30多年来,卓玛扎根在津城,用她百灵般的歌喉为津沽大地带来了雪山风情。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卓玛,从小就继承了藏民族能歌善舞的天份,而她的母亲是一位民间歌手。在母亲的指导下,卓玛很小就掌握了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当地传唱的民歌信手拈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发挥,在大理这个多民族聚集地如鱼得水。1981年,10几岁的卓玛进入大理歌舞团,任歌唱和舞蹈演员,她虚心向老师和前辈请教,歌唱水平和舞蹈技艺突飞猛进。1992年,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昆明举办,卓玛在演出中崭露头角。此时,随天津歌舞剧院前来参演的著名歌唱家于淑珍立刻感到,这个美丽的藏族姑娘是一棵优秀的好苗子,应进行专业系统地训练。经过于老师多方联系和协调,1993年,卓玛来到天津音乐学院进修,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96年,卓玛进入天津友好使者艺术团,开启了她在天津的演艺之旅,2001年正式调入天津歌舞剧院任歌唱演员,这一唱就是30年。

 

在天津的岁月,卓玛用藏族风格的演唱歌颂党的方针政策、赞美民族团结,随剧院组成的文艺小分队走街串巷,来到企业、学校、社区、机关、部队,为群众、师生、干部、官兵带去动听的高原之声。她鲜艳的藏袍、斑斓的邦典再加上婉转的歌声,使观众如痴如醉,大家都叫她“澜沧江畔飞来的百灵”、“盛开在海河岸边的格桑花”。记得她在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的一次演出中,歌声、舞蹈,让师生们沸腾。演出结束后,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纷纷提出各种关于藏族的问题,卓玛一一作出解答,使孩子们了解了很多知识。

 

天津和西藏昌都是对口支援城市,2018年,卓玛受组织上派遣,与相关专家来到这里,为来自牧区、有唱歌天赋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卓玛在授课的同时,还担任翻译工作。同为藏族,卓玛和这些年轻人沟通顺畅,很快使他们掌握了歌唱要领,而卓玛又借此机会进行采风,搜集了很多当地民歌,为日后的创作、演唱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卓玛最喜欢洛隆县的一首民歌《吉祥洛隆》,还有西藏作曲家和词作家创作的《心中的昌都》,这两首歌以优美、富有昌都特色的旋律,唱出当地人民的幸福生活。回津后,卓玛立刻把《吉祥洛隆》和《心中的昌都》演唱给天津观众,受到了热烈欢迎。前不久,维吾尔族作曲家努斯勒提和天津词作家白嘉信创作了歌曲《格桑花盛开着你的笑脸》,由卓玛演唱并录制,依然受到了群众和有关领导的好评。


 

 

     色朵卓玛,藏语意为“像花一样美丽的女孩”,她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天津人。澜沧江和海河水孕育了这朵娇艳的格桑花,也培养了这只飞来的百灵,卓玛用自己的歌声报答了养育她的人民,深深扎根在津沽大地和云贵高原,获得了“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她依然发挥余热,跑天津和大理两地,到老年人大学和社区,为广大歌唱爱好者讲课,指导群众文艺团体排练。卓玛的心,宛如清澈的蝴蝶泉水,默默地奉献,回报着党和群众的恩情。


投稿/约稿/咨询:400862600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家网的价值判断。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